正如如海所说,他更希望度电补贴及早落地,金太阳工程将小项目挡在门外,其实小项目更需要补贴,大型电站因成本优势,反而更易生存,国外的做法也是补贴倾向小项目。
既然原料受制于人的境遇是那样的悲惨,为什么不自力更生筹建或参股多晶硅生产厂呢?个别媒体认为施正荣在建立自有多晶硅产能方面决心和投入不够,认为这是导致尚德今日的处境重要原因。激进扩张的第一个恶果是负债率畸高、稳健性全失,抗风险能力低下。
但与此同时,尚德在商誉上已被打击得不堪入目。号称采用新硅烷法工艺,极大的降低能耗和污染,达产后每公斤成本可以降至22美元!英利高层还宣称,六九硅业2013年产能将达到1.8万号。于是乎,我们看到尚德英利们的销售收入不停地涨,利润却不断地跌。姚树洁简介:姚树洁,男,1959年11月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可是,你如果真要学到真正的管理学,那就可能是自欺欺人了。
一期3000吨多晶硅生产线于2010年建成。施正荣与苗连生,象绝大多数企业家一们,本能地不会容忍竞争对手单方面扩大产能。目前我国光伏发电量只占总发电量的万分之七,在我国对能源进行总量控制的背景下,光伏业在未来将继续快速发展。
他表示,从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情况来看,2011年到2012年全国光伏装机总量大约为8GW左右,加上今年预计的10GW装机量,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18GW,已经完成了之前总目标的85%。能源行业研究机构Solarbuzz分析师韩启明也认为,在国家支持光伏产业政策不断推出和落实的背景下,未来光伏项目储备量还将继续增长。未来5年,中国光伏市场将继续快速发展。政策仍需细化和落实然而,这个新的规划调整还不能保证国内光伏市场顺利度冬,因为当前光伏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短期内还是主要依靠国外市场。
据了解,这已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目标的第四次调整,最初我国2015年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发展目标是5GW,到2011年调整到10GW,2012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将目标调整为21GW。补贴是非常关键的,必须要让发电的用户有收益,才能拉动市场的发展,如果国家财政没有这方面的资金或制度来补贴用户端,即使上网环节打通了,一样很少人参与。
但从目前趋势上看,政策偏向于逐步减少对光伏企业的补贴,由扶持转向将其推向市场。保守估计,2013年、2014年、2015年,中国光伏市场总量分别为640亿、720亿、800亿,三年市场总量将高达2000多亿。对于这次目标的调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指出,这次调整反映出我国扩光伏内需的主基调。2013年装机总量将达到10GW,即便以后每年按稳定在10GW计算,到2015年装机总量也会超过40GW。
中国未来或将成为全球最大光伏需求市场。装机量调高凸显扩内需主基调1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透露,我国光伏十二五规划装机容量调整落定,将从21GW调整至35GW。在我国光伏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装机容量或再次上调至40GW。装机量或再次提升至40GW 光伏产业联盟王世江表示,过去预计的装机容量21GW属于保守估计,现在的35GW也依然保守。
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内目前的光伏政策,以提高政策的可执行性。尽快制定和出台光伏行业统一标准,如光伏电站技术、质量验收标准等。
2012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的补贴将极大带动终端用户的积极性。
2011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2012年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增加到700万千瓦。大规模上马光伏电站势必将对上游的产能过剩有所缓解,也是解决目前光伏困局的直接办法。抢装潮给上游企业传递了错误的信号,不少企业继续扩产,大量新企业涌入光伏市场,最终造成产能过剩,不少企业停产。光伏需求正在发生着主要区域的改变,该产业正在变得真正全球化。同时,王世江认为,目标调整对于企业的利好现在还不能确定,主要是由于还不明确35GW的容量具体的分配情况,以及大型发电站和分布式发电站的具体分配比例和分配标准,还要等待国务院出台的促进光伏指导发展意见。专家表示,这次调整反映我国扩光伏内需的主基调。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产业研究部王世江表示。德国曾在2010年末时因削减电价补贴而出现抢装潮。
2013年德国或降至第三位,位于中国和美国之后。未来每年光伏装机量都将增长。
对此,孟宪淦认为,德国每年装机量稳定在7GW左右,若我国能在今年实现预计的10GW光伏装机量,则将无疑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需求市场2012Q3英利、阿特斯、天合这前大三美股上市的国内光伏企业总出货量对比其余上市企业(晶科、昱辉、中电、晶澳)总出货量比率从2012Q2的1.88降至1.68,预计Q4会进一步降低,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三大更具优势的欧洲市场出货量不断下降。
五、光伏企业Q3经营和业绩状况对比从上表可以2012年Q3各公司净利率均为负值,其中赛维LDK净利率最低位-47%,英利-42.9%。对于组件生产企业而言目前除了提高出货量避免库存积压以外,更需要通过降低成本来减少损失,过高的产能需求比并不会在近期内充分得到改善,降低成本改善财务状况是企业现阶段的重中之重。中国光伏企业在开始之初,终端市场就主要依靠海外提供,中国的光伏企业也因此在2011年受欧债危机、意大利德国相继缩减光伏装机补贴以及欧美对中国光伏企业执行双反政策的影响下,出货量随之急剧下降。虽然大全新能源出货量有所回升但受到全球多晶硅产能需求比过大,价格急剧下跌的影响,使其在2012Q3营收2110万美元,上季度2760万美元,去年同期6120万美元,环比降23.5%,同比降65.5%,净亏损1550万据悉,从2011年5月开始,多晶硅价格急剧下降,从每吨70万元人民币迅速下降到21万~25万元人民币,跌幅近70%,产能需求比已经从2010年的41∶16.7上升到63∶21,由于原先暴利诱惑企业盲目跟风上马而造成的产能过剩的恶果开始不断加剧(数据源自:中国行业研究网)。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称,90%以上的多晶硅企业已经停产,仍在生产的企业只有5家,但开机率也在下降。那么,对于大多数的光伏企业的出货状况如何?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本文将对将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自2011年至今的出货量及运营状况做简要盘点:一、中国光伏行业各企业出货量统计大部分企业Q3组件出货量同比有所回升,但受到存货和需求的下降出货量环比有所下降。
综合来看,大部分企业的2012Q3组件出货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就目前多晶硅63:21的产能需求比,以及低于成本的市场价,以生产多晶硅为主的企业状况并不太可能在在2013年上半年有所好转。根据NPDSolarbuzz最新发布的SolarbuzzQuarterly季度报告指出,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终端市场,中国市场需求占全球终端市场总需求量的33%。
另据悉,英利绿色能源已在2012年全年组件出货量超过2200兆瓦,同比增长40%,超越尚德成为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光伏企业。大全新能源是一家典型的多晶硅供应商,除少量外供的硅片和组件,出货量的绝大部分都来自多晶硅。
中国以及亚洲光伏新兴市场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光伏产业的回暖,受美国双反的影响及欧洲主要光伏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光伏组件出货区域中亚洲占比逐渐提高,美国则因双反高税率,在2012年Q3比率降至最低。[page]四、大全新能源多晶硅出货量统计除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光伏组件市场之外,我国以生产多晶硅为主的光伏企业也因为全球多晶硅产能过剩,多晶硅市场价格下跌等原因也面临被迫停产甚至倒闭等严峻挑战。对于在欧洲市场并不如英利、天合、阿特斯的其余光伏组件制造企业,亚洲光伏市场的新兴为他们赶超制造巨头提供了机会。晶科毛利率环比有所上升至所统计的8家公司中第一位与其没有库存减记、美国双反拨备拨回的3000万人民币有关。
三、光伏企业组件出货量中国占比对比从笔者获得的数据来看,英利、天合这样的行业制造巨头在2012年光伏企业组件出货量中国占比中都有明显提高,晶科更是在Q3出货量中近一半是向中国出货。[page]二、光伏企业2011年与2012年出货量对比从上图不难看出,中国光伏企业2012年出货量会高于2011年,但行业亏损状况依然严重,究其原因,是因为组件售价过低,企业处于亏损销售状态,销售量越大则亏损越大(截至2012年12月,光伏组件的价格从2008年以前的每瓦3.8美元降至每瓦0.6美元(数据源自:中国行业研究网))英利也因此在占据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同时在Q3毛利率以-22.7%行业垫底。
2012年随着日本、印度等新兴光伏终端市场的产生以及我国《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使未来3年我国光伏发电机装机容量扩大6倍)等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光伏行业显现回暖迹象,但短期内由于国内市场占全球比重较小,行业基本状况并不大可能在2013年上半年出现明显改观。而Q3中毛利率环比下降的企业主要是受存货减记、产品价格下跌的拖累。
该公司出货量在2011年Q4下降至历史最低点,降幅环比下降18.4%中国以及亚洲光伏新兴市场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光伏产业的回暖,受美国双反的影响及欧洲主要光伏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光伏组件出货区域中亚洲占比逐渐提高,美国则因双反高税率,在2012年Q3比率降至最低。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